研究院动态

    研究院动态

    首页 > 研究院动态 > 正文

    数智化支撑研究院开展工作宣传和文字综合能力培训交流会

    日期:2025-07-15 作者: 浏览量:

    7月11日,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字工作能力,推动工作成果的高效转化与精准传播,山东大学数智化支撑研究院特邀研究生院李啸闻老师作"认识文字的力量"专题辅导讲座。研究院张恒旭书记主持,研究院全体教师及线上同事共同参与。随后李啸闻从“文章怎样才算好、写作是技术也是艺术、写作的第一步、学中写写中学、文无定法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。

    李啸闻老师以"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"为引,结合多年教育政策研究与公文写作经验,系统阐释了写作的核心要义。她通过"厨艺比拼"的生动比喻,强调好文章的评价虽无绝对标准,但需具备思想深度、逻辑严谨性与表现力。讲座中,李老师提出四大核心观点:

    写作的集合性特征:强调写作是选题敏锐度、资料整合力、结构布局能力的综合体现。需长期调研积累,融合选题敏锐度、资料整合力与结构布局能力。她以"盖房子"作喻:"选题是地基,资料是砖瓦,结构是框架,三者缺一不可。"

    输入与输出的闭环逻辑:倡导"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",建议教师建立"长期主题式阅读+短期专题式阅读"的双轨模式。例如,围绕"教育数字化转型"主题,长期跟踪政策文件与行业报告,形成宏观认知;确定具体选题后,针对性研读案例与数据,提升写作深度。

    学中写,写中学的实践路径:通过"任务倒逼学习"机制,以写作暴露知识盲区。李老师分享自身经验:"每写一篇文章,都要假设自己是读者,反复追问“逻辑是否自洽?论据是否充分?”

    文无定法,贵在得法:强调文章需"骨架均衡、血肉丰满",开篇要"直击核心",结尾需"余韵悠长"。他以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首句"环滁皆山也"为例,解析如何用5字勾勒全景;又以鲁迅作品中的逗号运用,说明短句短段对节奏感的强化作用。

    随后李老师以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在《求是》发表的《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》一文为范本,李老师现场拆解写作逻辑,文章通过“总-分-总”结构,先以“教育是国之大计”立论,再从“立德树人、改革创新、教师队伍建设”三个维度展开,最后以“蓝图已绘就,奋斗正当时”升华,既体现政策高度,又具备传播张力。

    张恒旭书记在总结中指出,文字工作是研究院对外展示成果、对内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。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写作技能,更强化了“文字即生产力”的意识。此次培训是研究院“人才强院”战略的重要举措,旨在打造一支既懂数智技术、又具传播能力的复合型工作团队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山大智慧。